中国共产党党员、民盟盟员、政治学家、法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信息来源:民盟北京市委
钱端升(1900年—1990年),上海人,民盟盟员,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政治学和比较宪法研究的开创者之一。1952年受命筹建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并任首任院长。
钱先生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主要起草者之一。长期致力于发展新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事业,为中国培育了大批法律人才,对中国立法工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钱先生于1952年10月8日经闻家驷教授和赵宝煦教授介绍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委委员、北京政法学院支部主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爱国进步
钱端升先生生于上海,191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192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相继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
钱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知识分子,抗日战争时期,曾赴英、美、法等国宣传抗战。他曾撰文抨击蒋介石独裁统治,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5年11月25日,为了反对内战,西南联大在图书馆前召开“时事晚会”,近6000名各界人士前来聆听演讲。时年45岁的钱端升以“对目前中国政治的认识”为题发表演讲,在他慷慨激昂高呼“内战必然毁灭中国”“我们需要联合政府”之时,国民党当局出动军队阻拦,并开枪恐吓。一颗子弹从他头顶飞过,钱端升毫无惧色,继续自己的演讲。事后学生回忆说:“这一幕,理应是联大校史上最令人神往的一夜,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人的尊严,什么是知识分子的尊严。”
在迎接解放到来的过程中,钱端升做了不少工作。他拒绝了国民党邀其南下的安排,积极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并保护革命学生,做教职员工的工作,维护接管学校,“对北平解放后稳定北京大学的正常秩序作出了贡献。”
筹建北政
新中国成立后,钱端升曾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952年,新中国对原有重点院校实施院系调整,钱端升受命筹建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并任首任院长。钱端升曾自述,“作为第一任院长,我的宗旨是全力为新中国培养及输送高质量的政法人才。”
北京政法学院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学及相关学科合并组建,汇聚了中国当时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最高水平的众多名家,仅民盟盟员就有费青教授(费孝通先生的二哥,著名国际法专家,时任学院副教务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于振鹏教授(时任学校图书馆馆长)等。北京政法学院因此成为新中国政治家成长的摇篮,法律家培养的基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法治昌明的骨干力量。
1990年1月钱先生病逝后,中国政法大学全体教职工暨校友挽以长联:“执教六十载,著作等身,诲人不倦,倾心育英才,师情似海,五洲桃李永怀钱翁;参政大半生,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切为人民,望重如山,四海法曹同悼端公”。
贡献卓越
1954年,钱端升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起草委员会顾问,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作为一名宪法学家,他关注宪法文本中关于公民权利自由的规定,并就宪法草案的结构、原则、条款及其关于政府机构的组织、职权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出台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端升先生毕生从事法学、政治学研究,论著颇丰,主要著作有《法国的政治组织》(1930)、《德国的政府》(1934)、《法国的政府》(1934)、《比较宪法》(1938)、《民国政治史》(1939)、《战后世界之改造》(1943)、《中国政府与政治》(1950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英文版)等学术专著,合著有《比较宪法》、《民国政制史》等。
为纪念钱先生对中国法学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政法大学于2006年设立“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此奖项面向高校教师、法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及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工作者,在法学界具有重要影响,也彰显了钱端升在我国法学教育和研究的重大贡献。
(民盟北京市委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