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时事热点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长沙举行

    来源:常州大学财税研究院 日期:2023-06-06 作者: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长沙举行

    2023年6月3日,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主办,湖南大学法学院承办,中国知网、北大法宝协办的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法学期刊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珍名,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员、理事、编辑和学者代表等21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黎四奇教授主持。

    吕忠梅副会长在开幕式致辞中代表中国法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谢意,对法学期刊研究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法学期刊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加快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第三,认真贯彻落实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加强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第四,牢牢把握法学期刊姓党、姓社、姓马的政治定位,确保法学意识形态阵地安全。

    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珍名教授致欢迎辞。他重点介绍了湖南大学的办学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到校考察情况、湖南大学法学院的历史和成就,以及《湖湘法学评论》创刊以来的发展,并代表学校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敬意,期待与会学者对湖南大学期刊发展和各项工作提供宝贵指导建议。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视频致辞并作主旨演讲。他围绕此次年会的主题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深刻认识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提高加快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参与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第二,法学期刊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责任独特、大有作为,应当在建构法学知识体系这一划时代的知识创新和学科革命中发挥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的积极作用。为此,应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推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深化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和发展成果的研究;继续有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以及引领打造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概念、范畴体系。第三,重点法学期刊要发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支撑平台作用。面向2035年的时间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这一重大工程可分为“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宪法学和部门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领域法学、新兴交叉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集成性系统化建构研究”四个阶段(也是四大方阵)推进。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需要有强大的学术支撑条件,其中法学期刊、数据库是重中之重,欢迎各法学期刊、数据库加入这个支撑体系。

    研究会副会长、《清华法学》主编车丕照教授主持了研究会报告审议环节。

    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广兴研究员受研究会会长张新宝教授委托作《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工作总结报告(2021、2022年度)》。报告指出,近两年来,在法学会党组的领导下、在法学会研究部的指导下,法学期刊研究会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学术要务,强调和引导各期刊成员加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办刊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抓好党建及组织工作,以党建指导和促进研究会工作;密切关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各刊积极推进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紧密围绕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前沿选稿发稿,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克服疫情困难,积极筹备年会事宜、完成法学会各项工作;加强数字化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注重发现、培养优秀法学法治人才,造就高素质法学法治人才队伍。此外,报告还就两年度法学期刊研究会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报告提出,今后,研究会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团结各法学期刊,牢牢把握法学期刊服务学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职责使命,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宣传并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研究,持续推出高质量法学学术成果,积极培养法学研究人才,充分发挥法学研究智库力量。
    研究会全体与会会员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主题教育学习与研讨环节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广兴研究员主持。

    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教授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黄文艺总编辑阐述了党中央对法学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发展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出台的重要文件以及提出的重要举措。他总结指出,高品质、高质量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基本要求,而新时代法学期刊高品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六化”,即推进法学期刊专业化、精品化、差异化、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并围绕着这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他提出,法学期刊要对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应重点引导学者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化、学术化阐释,加强对中国法治实践经验、实践智慧、实践理性的学术提炼,推动对全球前沿性、前瞻性法治问题的研究。新时代法学期刊可以充分发挥六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的主阵地作用,二是法学理论创新的引路人作用,三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库作用,四是期刊具有的人才培养作用,五是中外法学交流的大平台作用,六是法学学风建设的风向标作用。
    研究会副会长、《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和研究会副会长、《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教授进行了与谈。

    秦前红主编提出,黄文艺总编辑讲话的核心逻辑是法学期刊要高品质,高品质必须多样化和差异化。法学期刊应保持自己足够的定力,有自己的法学知识和刊物剧本,不要用“术”的方式追求影响因子的提高,应有情怀。中国的法学专业发展到今天需要顾所来径、知其去处,要明确哪些是应该珍视、遵循的,要倡导正常的、严肃的、理性的法学评论和法学争鸣。关于差异化,学术期刊本身有公共产品的品质,不能只为差异化去强调特色,否则会导致冷门学科无人关注。法学期刊研究会是法学研究的共同体,要有自己的节奏和定力,影响因子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王锡锌主编提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有其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全球化格局和趋势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脱钩、封锁等打压措施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自主”的概念和方向进行明晰。首先要明确“自主”“不是什么”。第一,自主不等于自吹自擂。法学研究要面对我国法治实践中的真问题,关注痛点、堵点、难点去展开研究;第二,自主不等于自说自话。要在追求自主性的同时,对过去的知识积累有承继和发展;第三,自主不等于自言自语。要推动构建有效的、有质量的学术讨论和批评;第四,自主不等于自娱自乐。目前大的趋势仍是世界互联,法学的知识体系需要考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斗争和合作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国内法治、国际法治、涉外法治,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应考虑如何将来自传统、实践、文化的知识贡献,跟世界的有益的知识结合起来,为我所用。对黄文艺总编辑提出的高质量法学期刊的“六化”方向,王锡锌主编高度赞同,并指出法学期刊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第一,法学期刊要面向中国丰富法治实践的真问题、难问题,发挥议程设定和聚焦的重要作用;第二,要推动研究方法的迭代更新;第三,要推进有质量的法学学术批评;第四,要关注中外法律互动和中外法学交流。
    6月3日下午,大会先后分为两个环节进行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第一环节由研究会副会长、《现代法学》主编赵万一教授主持。

    《法学》主编胡玉鸿教授作了题为《落实两办意见,办好法学期刊》的发言。他认为,根据两办《意见》的要求,办好法学期刊,要提高刊物的政治站位,凸显刊物的政治导向;要确立刊物的中国立场,坚持将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要提升刊物的办刊质量,以创新成果作为刊物发文的特色,要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在吸纳名家就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当中的重大议题进行研讨的同时,积极发现新秀,培养中青年学者;要加强中外学术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此外,还要加强对刊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评价机制的科学性探索,正确、科学处理政治正确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刊物特色追求与学科平衡的关系,以及重视刊发文章转载的意义。

    《当代法学》主编李建华教授作了题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法学期刊栏目设置》的发言。他从法学期刊栏目设置这一角度,就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提了四点看法。第一,栏目设置应重视本土化,强化法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第二,栏目设置应关照未来与科技,奠基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引领性;第三,栏目设置应关注立法动态与法治发展实际,立足中国特色法治建设实践,加强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回应性;第四,栏目设置应注重法学教学教育成果,增进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传承性。要通过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相关栏目,克服法学期刊同质化现象,积极推动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法律科学》主编杨建军教授作了题为《法学期刊如何推动数字法学研究》的发言。关于法学期刊如何推动数字法学研究,他提了三点建议:第一,数字技术与国家治理的结合带来了法治上的新问题,应当持续关注数字技术给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带来的变化,直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并拥抱数字法治;第二,传统治理和大数据治理紧密相关,两者交织共存,大数据治理在拓展国家治理手段的同时,也被镶嵌在既有的国家科层体制当中,因此,必须将数字技术治理与国家治理相结合,系统化地研究数字法治问题;第三,在大数据发展中,要全面考虑数据安全、技术创新、隐私保护、全球价值和技术异化等因素,而不能仅片面考虑规制问题,同时要加强比较研究,推动中国数字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教授作了题为《加强法学学术交流,办好一流学术刊物》的发言。她认为,学术刊物的内核在于学术性,应通过学术交流来推动学术刊物的发展。目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的效果不佳,学术期刊的评价机制影响并且制约了学术交流,且学术人才的成长环境日益内卷,也制约了学术交流。因此,我们应当让学术交流回到交流,遵循“研究到交流到研究”规律。期待各位同道发光发热,做出力所能及的推动,办好一流刊物。

    《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教授作了题为《发挥学术期刊知识创新引领功能,加快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发言。他提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大体包含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部门法学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理论体系以及法律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结合构成看,在以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目标的知识创新过程中,要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阐释和知识运用,加强各部门法知识体系的融贯性、推进新兴法学部门的发展和完善,并推动法律理论为法律系统外领域提供法学解决方案。在发挥法学期刊知识创新的引领功能中,学术期刊要用学术的方式来讲政治,要加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以及期刊的竞争与合作。

    《环球法律评论》主编谢增毅研究员作了题为《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比较法研究》的发言。他提出,构建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需要比较法研究,通过比较法研究更好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新时代比较法研究要注重四点:一是从比较法中把握制度的规律和法理基础;二是对外国法的研究应更加立体全面;三是比较法研究的对象应更为广泛,视野更为开阔;四是比较法研究最终应服务于建构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期待各刊共同发挥期刊在推动比较法研究以及建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上的作用。
    在与谈环节,研究会副会长、《法学家》副主编杨建顺教授和《比较法研究》主编解志勇教授作了精彩评议。

    杨建顺副主编将与谈题目概括为《认真学习贯彻两办意见,充分发挥法学期刊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作用》。他提出,法学期刊的正确定位就是选好文章,各刊要提高站位,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将各刊的特色展现出来,将各刊的特色与作者的特色结合起来,从而将好文章选出来。在着眼论文本身的同时,要明确选文标准,避免追逐短期热点,同时加强对青年法学家的培养。法学期刊要认真学习贯彻两办《意见》,强化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研究,推进比较法研究,选出承载创新思维内容的论文,为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作出贡献。

    解志勇主编指出,办刊特色不明显、各刊内容趋同的原因之一是近几年法学研究热点比较聚焦、共识增多,这从侧面反映了现在法学期刊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在提升,以及办刊科学性的提高。数字文明时代的到来为自主创新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历史契机,法学期刊要把握住数字文明时代法学的发展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要坚持“守正创新”,逐步实现法学知识体系的全面升级;要在办刊中,加强国内对话平台和国际对话平台的建设。在进行比较法研究中,要注重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比较法研究和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及比较法基础理论、数字法治等方面的研究,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的提质升级,加强合作,传承和发扬比较法律文化。

    专题研讨第二环节由研究会副会长、《东方法学》主编施伟东教授主持。

    长安杂志社社长李利军作了题为《依法报道的〈长安〉实践》的发言。他介绍了《长安》杂志的情况和主要成绩,并结合许多具体实例围绕依法报道主题谈了“为什么”和“怎么做”两方面内容。他指出,依法报道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法治化的一个具体的要求,也是新闻媒体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等职责的所在。在守护法治的过程中,要盯住职责、行为、关系以及理念四个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法律用语准确表述等问题。

    《交大法学》主编彭诚信教授作了题为《法学期刊在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使命》的发言。他提出,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首先应该解决中国问题和实践当中的真实问题、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和引领的,并最终走向普世的理论。在建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过程中,法学期刊要肩负起培养好年轻学术人和成为好学术发表和推广载体的使命,引导学术解决中国实践真问题、关注原创性基础理论和开放性前沿理论问题,发表能引起国际国内理论界实务界关注的文章。

    《新华文摘》编审王青林作了题为《新文科视野下的法学研究》的发言。他指出,新文科建设包括传统文科接受改造、传统学科接受更新、新型学科自主产生三种途径,其中,对于年轻学者来说,新学科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总体而言,发掘新文科资源要把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当前,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进新文科建设结合起来。例如,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发展相关的数字法治、数字法学研究,回应健康中国开展的卫生法学研究,气候法学研究,监察法学研究以及党内法规研究等选题都非常重要,值得深入探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常务副主任沈丽飞编审作了题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法学期刊特色化建设》的发言。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就要求法学期刊注重法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就目前关于数字法学的研究和政治法学研究来看,我们要努力实现研究范式和方法上的转型升级。在特色化建设中,不要过于受评价体系的影响,而应依托各自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栏目,同时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栏目策划和选题的主导性、系统性。

    中国知网期刊合作部副经理李晴作了题为《基于大数据的中国法学期刊发展解析》的发言。她从学科、期刊、文献、作者的角度就法学学术领域传播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并就数字出版应用与合规化使用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最后介绍了知网在法学学术成果专业化传播方面的努力。

    北大法宝学术运营总监、《北大法宝文粹》副主编刘馨宇作了题为《法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及法宝 GPT 智能应用》的发言,她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中的208家期刊为数据源,从期刊、发文、作者及所属机构等角度全面分析了2019—2020年期刊发文的被引情况,总结了高影响力期刊的新特征和新变化,并就法宝GPT产品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政治与法律》主编姚建龙研究员和《中国法律评论》常务副主编袁方编审对以上发言进行了精彩的与谈。

    姚建龙主编提出,构建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不能成为“独语”,要在对话中获得话题设置及话语的能力、理论的构建、规则的制定等方面的优势。当代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面临着不少难点问题。对此,法学期刊要有更多的担当和作为,同时也要有学术的自信,重视传统法的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的研究。法学期刊的立场和倾向对于法学研究、法学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大的导向性,因此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要对青年学者、小众学科、非主流法学院校进行针对性的扶持,加强学术交流,以刊促建、以刊引学。

    袁方常务副主编结合《中国法律评论》创刊九年的办刊心得体会提出提升法学期刊影响力要加强品牌意识、传播意识和服务意识。第一,要通过明确定位、提升期刊学术品质和出版质量、加强学术交流来建设品牌形象,进而凝聚作者团队、吸引优质原创文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第二,要适应新媒体发展背景,强化网络传播意识,充分利用学术公众号扩大网络传播影响力,通过主动约稿、策划实现内容多元化。第三,要尊重作者,提供政治把关、提升文章质量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增强与作者的互动,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学术交流。

    会议闭幕式由《湖湘法学评论》主编屈茂辉教授主持。他特别感谢了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中国法学杂志社、各期刊同仁对《湖湘法学评论》创刊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莉萍编审作会议总结。她对吕忠梅副会长、张文显主任、黄文艺总编辑、各位发言人和与谈人以及参会人员表达了感谢,并特别感谢了承办方湖南大学法学院的大力支持。她指出,此次会议对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各法学期刊要认真落实吕忠梅副会长和张文显主任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刻认识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提高加快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法学期刊参与建构体系的自觉性和创造性,通过加强选题策划和栏目设置,提高创新引领的能力,充分发挥法学期刊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的应有作用。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喻玲教授代表承办方发言。她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对法学期刊在新时代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她认为,千峰竞秀、百舸争流的会议盛况让人赞叹,各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和真知灼见值得反复回味。最后,她也呼吁增强对青年学者的关注和指引,对新期刊成长加以特别关心和帮助。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全文转载自“中国法学”公众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