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财税法研究所全体师生在文彰楼模拟法庭举行《税法成案研究》课程论文交流考核暨第四期学术“半月谈”,财税法专业十五名研究生从“华润置地税务诉讼案”中选取不同的角度,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撰写论文进行交流。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和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班部分学生旁听了此次“半月谈”。本期学术“半月谈”由财税法研究所所长黄建文教授主持,学术“半月谈”分为研究生主题报告、其他研究生与谈、老师评议三个环节。论文交流持续近4个小时。梁文永教授、黄建文教授、李俊英教授和杨大春副教授分别对学术论文进行点评。四位老师认为,经过“半月谈”的学术交流,同学们的论文选题和撰写水平有明显提高,教师们对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提升深感欣慰,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希望与建议。老师们强调,税务实践中的问题可以成为税法研究很好的讨论点,是学术论文极佳的选题。同学们要谨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研究方向,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反过来也能促进税法实践能力的提升。财税法研究所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主动适应新形势,以《税法成案研究》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不断改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术“半月谈”为研究生搭建了展示研
财税法研究所的学术“半月谈”已经如期举行两次,促进了研究生对科研方法、学术规范的掌握,锻炼了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2018年4月27日,财税法研究所全体师生在文彰楼518举行第三期学术“半月谈”,由财税法专业三名研究生交流论文,汇报人赵欢的题目是《税法中“交易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认定标准的逻辑证成》;汇报人鲍晓敏的题目是《税权视角下地方税收立法权的享有及实现》;汇报人王天行的题目是《宗教人士捐赠收入课税之法律分析》。本期学术“半月谈”由财税法研究所所长黄建文教授主持,学术“半月谈”分为研究生主题报告、其他研究生与谈、老师评议三个环节。全体师生会议持续了3个多小时。黄建文教授和李俊英教授分别对交流的论文进行点评和提出要求。黄建文教授最后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这样的锻炼机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论文交流活动,在学术思想的交融与碰撞中不断取得进步。财税法专业研究生的学术“半月谈”搭建了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的交流平台,研究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研究,通过这一平台能够更好地交流思想与心得,使同学们更快地掌握了论文的撰写规范和撰写要求,给同学们以学术上的帮助,为严谨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
2018年4月20日,首届“中国税法实务论坛”在“榕城”福州的融侨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应用专业委员会与厦门大学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福建拓维律师事务所承办。来自税法理论与实务界100余人与会,围绕会议主题“税收争议解决中的法律实务问题”,就税务稽查执法、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税务处理决定与税务行处罚决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院财税法研究所所长黄建文教授、杨大春研究员携财税法专业四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首届“中国税法实务论坛”收录了我院师生的四篇论文:黄建文教授的《税务稽查局执法权限的反思与重构——以税收征管法修订为中心》、研究生陈小花的《从热点案件看税务行政诉讼形势变化、问题及税收争议应对措施》,陈骏的《热点税务行政诉讼案件折射出的问题及应对》、赵欢的《税法中“交易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认定标准的逻辑证成》。在主题发言阶段,黄建文作为评议人针对“广州德发案”的判决指出了三点疑问:一是关于税务稽查局职权问题,德发案在在“专司”问题的法律适用上直接撇开《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而直接采用国税函[2003]140号文的规范
2018年4月17日晚,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税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剑文教授为本院师生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史良法学院院长曹义孙教授代表学院欢迎刘剑文教授的到来。本场讲座由中国财税法治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兼史良法学院副院长梁文永教授主持,澳门科技大学陈阵香博士,中国财税法治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史良法学院李俊英教授、史良法学院副院长张建副教授等教师代表,以及2017级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此次讲座。刘剑文教授以学术论文如何写作为主题娓娓而谈。刘教授认为学术研究需要时间,需要坚守信念,通过不断的学习、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刘教授提出五个意识来指导论文写作: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始终抓住论文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研究;具有历史意识,通过纵向比较厘清学术历史脉络,发现学术研究盲点;心存读者,具有读者意识,以简洁、平实的表达论文内容;以规范意识为约束,尊重他人研究成果、遵守学术写作规范;具有管理意识,善于管理论文写作时间,管理论文的谋篇布局。刘教授希望在座学生珍惜学术研究生涯,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学术能力。讲座结
文/摄影鲍晓敏陈小花2018年4月11日下午2点,“天琴湖”读书小组第三期读书会在文彰楼618室顺利举办。本期阅读书目为《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作者孔飞力,读书会参与人有史良法学院李俊英教授、夏纪森副教授、周忠学老师、卫乐乐老师,八名来自法理学、财税法的研究生,还吸引了法学院本科生前来观摩。首先,本期主报告人,2017级财税法专业研究生郭笑兵以“从内源思考中国的近代化的可能性”为题,认为中国百年来的辛酸历史对中国现代化的起源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内源上看中国存在自主近代化的可能性。点评人2017级法理学专业研究生臧志宏、柏传超对主报告人的报告进行了点评。臧志宏认为思想内源是一种中国特色,并不代表其能够使中国走向现代化,近代西方文明的挑战对中国现代化的外源作用更应该考虑。柏传超就超额汲取与主报告进行了讨论,探讨了人民公社和统购统销本质的界定。接着,各位参与成员逐一在10分钟内汇报自己的读书报告。2017级法理学专业研究生胡捷认为“狭义的社会参与和僵化的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威权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的产生,他通过对威权主义的解构和分析,系统对社会精英阶层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实践与社会控制的关系进